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24-09-15 09:34 閱讀量:5864
發揮交通物流“四個超大規模”優勢
牽引帶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樊一江 丁金學
交通物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先導和服務紐帶,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戰略牽引作用。在現代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商業流通模式升級等推動下,交通物流已成為先進生產技術、先進生產方式、先進生產組織關系等創新融合的先行領域,傳統交通物流與數字信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深度聯動,催生高速鐵路、電動汽車、智慧交通、綠色交通、低空經濟、快遞電商等新裝備新業態新模式,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提供重要的孵化平臺和廣闊應用場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應充分發揮交通物流超大規模設施網絡、超大規模服務市場、超大規模技術裝備及生產能力、超大規模專業人才隊伍等“規模”優勢,加快推進交通物流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智慧交通物流,加強交通物流新裝備研發應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挖掘新消費新需求,不斷豐富新質生產力應用場景,牽引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
一、交通物流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戰略牽引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交通物流向來是先進技術試驗應用載體和新興產業孵化成長平臺,既是科技創新較為集中、應用場景較為豐富的“重要領域”,也是新技術靠前發展、新業態廣泛孕育的“試驗田”,更是人民群眾與先進生產力距離最近、感受最為直接的“主場地”,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戰略牽引作用。
(一)交通物流是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平臺
大力發展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有利于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發展趨勢,積極響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交通物流的發展需求,加速交通物流與新技術融合發展,推動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物流等智能交通物流技術產業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驅動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二)交通物流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
大力發展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更好發揮交通物流經濟發展“先行官”和現代化“開路先鋒”作用,圍繞交通物流領域未來發展需求,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交通物流領域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技術的原始創新研究,牽引帶動數字經濟及新能源新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三)交通物流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應用場景
大力發展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有利于交通物流準確把握新一代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及時響應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業態模式和新的戰略需求,加速通道經濟、樞紐經濟、低空經濟等新業態以及共享交通、定制交通、無人配送等新模式發展,豐富交通物流先進技術應用場景,更好發揮交通物流在促進內需規模化、結構性升級中的“乘數”效應和“催化”作用。
二、以交通物流“四個超大規模”牽引培育新質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物流發展成績顯著,已形成超大規模的交通物流設施網絡、超大規模的運輸物流服務市場、超大規模的技術裝備體系及配套技術裝備生產能力,以及超大規模的設計、施工、服務等專業化從業人才隊伍,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了重要基礎。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時代,應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律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充分發揮交通物流“四個超大規模”優勢,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孵化平臺、應用場景和發展動能。
(一)以超大規模設施網絡為載體,為新質生產力培育成長提供基礎支撐
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模總里程已突破600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15.9萬公里,高速鐵路營業里程4.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8.4萬公里,內河高等級航道1.7萬公里,萬噸以上碼頭泊位2883個,民用運輸機場259個,已批復的國家物流樞紐125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等長期位居世界第一位。要基于超大規模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圍繞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為新質生產力孵化搭建平臺。
(二)以超大規模運輸物流服務市場為依托,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提供廣闊應用場景
我國鐵路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水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快遞業務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過600億人次,營業性貨運量超過547億噸,寄遞業務量超過1620億件。要充分依托超大規模交通物流服務市場營造的超大規模客貨運需求,聯動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新供給,挖掘新消費新需求新空間,不斷豐富新質生產力應用場景。
(三)以超大規模交通技術裝備及其配套生產能力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度融合為牽引,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持續發展動能
我國全社會機動車保有量超過4億輛,汽車保有量超過3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200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C919大飛機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投入運行,CR450動車組深化研制,新能源車在城市公交車的比重超過75%,已經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規模均居世界前列。要科學把握交通物流自身發展規律及其與先進技術深度融合發展趨勢,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交通物流產業和產業鏈上,推進超大規模裝備研發制造,全面提升產業鏈創新鏈水平,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
(四)以超大規模多元化專業化人才隊伍為支撐,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要素儲備
以各類交通運輸企業為主要平臺,我國培養造就出一批素質較高、結構較為合理的人才隊伍,一批國家級拔尖人才、創新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集中涌現,設計、制造、運營等高技術工匠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要依托我國交通物流行業超過5000萬人的從業人員和超過13.7萬人的交通運輸科技人員,不斷壯大交通物流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暢通人才良性循環,為發展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培養急需人才。
三、大力培育發展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
(一)持續深化交通物流科技裝備工藝創新,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強化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聯動,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和產業支撐
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強交通物流前瞻性、顛覆性、戰略性技術研究,推動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重型直升機、高原型大載重無人機、智能快件箱等先進交通物流裝備研發應用,有效帶動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加快推動交通物流傳統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布局建設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樞紐、智慧分撥中心和數據中心等一批智慧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新一代交通物流信息基礎網絡。以北斗導航等為重要依托,完善交通物流北斗系統基礎設施,打造泛在的交通運輸物聯網。
(二)加快構建傳統與新興需求高效融合的交通物流服務統一大市場,拓展新質生產力應用空間
優化營商環境,有序推進交通物流傳統領域、新興領域一體化發展。對標國際運輸、國際物流等慣例標準,加快構建完善交通物流傳統市場體系。加快拓展新興服務和應用市場,著力提升交通物流新消費新領域新空間,圍繞旅游交通、低空快遞等出行體驗和物流快遞新需求旺盛的新興領域,以及智慧公路、智慧港口、車路協同、自動駕駛、低空飛行等需求較迫切的新興應用場景,創新市場建設運營服務監管方式,合理規范引導新業態、新模式有序發展,穩步開展產業化應用示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產業生態體系。
(三)強化交通物流組織模式和治理方式創新,完善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新型組織制度關系
創新大數據驅動的交通物流運行方式和組織模式,推進現代多式聯運網絡升級拓展,加快提升交通物流運營服務和運行組織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水平,完善交通物流協同推進和治理機制,推動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之間信息共享、管理聯動、協同監管,強力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好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作用,規范交通物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價格形成和管理機制。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交通物流全領域、各環節在內的信用體系。強化交通物流戰略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運行監測預警、安全風險分析研判、調度指揮等水平。
(四)充分發揮交通物流專業化人才隊伍紅利,增強要素配置效率效能效益
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總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匹配、素質精良的人才隊伍。加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設,完善專業化職業教育體系,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急需人才。加強人才使用與激勵機制建設。創新要素支持方式,完善交通物流領域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和交易規則,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